地緣政治推動轉變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全球貿易格局正悄然發生改變。《南華早報》表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非洲貿易商越來越多地避開美元,轉而開始使用人民幣。這種轉變并非偶然,而是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做出的一種經濟選擇。在國際貿易中,地緣政治因素對貨幣選擇影響極大,非洲貿易商們開始尋覓更穩定、更可靠的貨幣交易方式。
這一現象在非洲多個地區開始出現,特別是在內羅畢,“民間人民幣支付模式”由此產生,這意味著全球貿易正在發生更廣泛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幫助下,開始嘗試用本幣進行交易,目的是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近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擴大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作用。當下,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和美元相比,仍然比較小,可是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鼓勵企業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這些都是中國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舉措。
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開始發覺人民幣具有優勢,于是加入到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的行列里。這不僅對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益,還對中國企業降低匯率風險有利,能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非洲貿易商的選擇
非洲貿易商們把目光從美元轉向了人民幣,這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了美元的穩定性,貿易商們擔心使用美元會有風險。另一方面,在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持下,人民幣的穩定性越來越強 。
越來越多非洲貿易商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他們構建起了“非正式的人民幣支付網絡”,他們察覺到用人民幣交易更為便捷,用人民幣交易成本更低,這種轉變對中國和非洲的貿易有著積極影響,這種轉變還會推動人民幣在非洲進一步得到普及。
肯尼亞的積極態度
肯尼亞在這場貨幣轉變中表現得非常積極,該國財政部長是約翰·姆巴迪,他稱已和中國貸款機構探討使用中國新資金的可能性,這些資金以人民幣計價而非美元,這一表態體現了肯尼亞對人民幣的認可,也為中肯之間的經貿合作開拓了新路徑。
對于肯尼亞的貿易商來說,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可以避免因美元波動而產生風險,還能夠提升貿易的效率,也能提升貿易的穩定性,這種積極的態度會帶動肯尼亞其他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而促進人民幣在肯尼亞的流通。
尼日利亞的本幣互換
尼日利亞是中國在非洲的重要貿易伙伴,201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尼日利亞央行在北京簽署了中尼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24年12月,該協議進行了續簽,互換規模是150億元人民幣與32800億尼日利亞奈拉,有效期為三年。
本幣互換協議簽訂了,之后又進行了續簽,這給中尼兩國的貿易活動帶來了便利,也為投資活動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進一步促使人民幣在尼日利亞得到使用,讓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更為緊密 。
展望未來趨勢
分析人士認為,存在一種使用人民幣繞過美元的非正式貿易結算模式,該模式極有可能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起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不斷,美元武器化問題愈發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會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
短期內,人民幣不太可能對美元霸權構成實質性挑戰,不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持續推進,未來,人民幣有望在全球貿易中發揮更大作用,進而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