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興起背景
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起來,數字貨幣是核心領域中的一個,受到很多關注,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交易方面,它的規模增長速度特別快,數字貨幣借助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提高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還能夠提升交易便捷程度,降低成本,在疫情期間受到了眾多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青睞 。
企業與金融機構態度轉變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接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私人數字貨幣。像摩根大通、紐約梅隆銀行、維薩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以及國際信用卡組織,都已開始認可私人數字貨幣。并且提供托管、轉讓、結算等服務。這說明數字貨幣的應用正在逐漸擴展。
穩定幣成突破口
從當前的情形來看,各個國家的企業大多將穩定幣作為開發數字貨幣的突破口。舉例來說,美國的Tether公司參與了進來,TrustToken參與了進來,摩根大通參與了進來,沃爾瑪等企業同樣參與了進來。穩定幣的價值更為穩定,它能夠承擔貨幣交易媒介的功能,在跨境交易領域優勢極為顯著,它可作為一種便捷、高效且隱蔽的支付手段。
穩定幣分類與優勢
穩定幣可按照資產抵押類型來劃分,分為有資產抵押型和無資產抵押型,有資產抵押型比如泰達幣USDT、天秤幣Libra,它把現實中的有價資產用作抵押物,解決了私人數字貨幣幣值大幅波動的問題,更契合貨幣職能,具備支付、貯藏以及價值尺度等職能,是更具優勢的數字貨幣類型。
對跨境支付結算體系的沖擊
穩定幣跨境支付脫離了現有的銀行結算體系,它是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其一,其分布式跨境支付網絡更為扁平化,無需代理行鏈條,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點。其二,它能夠達成集成、即時以及點到點的支付結算。其三,它還支持離線交易,即便沒有銀行賬戶也可實時兌付。
監管挑戰與應對策略
穩定幣不斷發展,這對監管框架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在發達國家里,對于錨定貨幣這種情況,如果監管能夠控制得住,或許會允許使用,然而,新興經濟體要是使用錨定美元的穩定幣,就可能危害貨幣主權,導致跨境監管失去效力,進而引發金融風險。所以,新興經濟體需要對這類穩定幣的使用加以限制,還要打擊炒作行為,與此同時,監管當局要提前開始著手進行研究,進而完善監管框架。
你認為新興經濟體對穩定幣的使用進行限制,這是否會對金融創新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