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考量
分布式賬本的系統具有柔韌性且穩定性良好,這是央行數字貨幣采用區塊鏈技術的關鍵因素。這一行為意義重大,有可能剝離商業銀行在支付體系里的特殊地位,從而解決“大而不能倒”的問題。當前,結算行業正在考慮在金融交易后的結算過程中引入受限制的私有區塊鏈系統。
賬本準確性與信任機構
區塊鏈能夠保障分布式賬本的準確無誤。然而,對于已發行證券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受信任機構來確保。比如,用電子憑證代表不在區塊鏈上的資產時,必須依靠受信任機構來保證電子憑證與資產的對應關系。這表明信任機構在區塊鏈應用中是不可或缺的。
結算最終性的挑戰
以比特幣區塊鏈系統作為例子,因為存在分叉的可能性,所以只能在概率的范疇內保證結算的最終性。即便把時間延長,這個概率也趨向于 1。在一般性的資產登記以及交易確認等方面,區塊鏈也遭遇了很多挑戰,這體現出區塊鏈在數字加密貨幣之外進行大規模應用時存在難題。
數字加密貨幣交易問題
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存在諸多問題。其一,對開戶者缺乏投資者適當性檢查;其二,許多交易所允許匿名賬戶;其三,提供杠桿交易,會放大價格波動。一旦幣價下跌,高杠桿、高成本以及高耗時會使跌勢加劇。此外,該類交易所沒有信息披露制度,容易引發市場操縱。
交易背后的實際情況
數字加密貨幣的交易確認時間比較長。許多交易所都在維護“貨幣池”,部分交易是在這個“貨幣池”內完成的,而并非在區塊鏈上進行。這種情況使得交易脫離了原本所設想的區塊鏈環境。因此,需要加強對流通環節以及二級市場的監管,比如向錢包、交易所提出“了解你的客戶”等相關要求。
監管的必要性與協調
在數字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進行兌換的這個環節,監管當局需要加強管理,然而這一舉措需要全球進行協調。例如日本對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持寬容態度,這種情況就會給非法交易提供可乘之機。另外還有算力以及性能方面的問題,比特幣的供給是由算法定的,削減算力并不會對性能產生影響,但是市場的演進應該朝著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向去發展。
你覺得區塊鏈未來能否戰勝這些挑戰,達成大規模的合規應用?歡迎大家發表評論并且把本文分享點贊。